已满i7点此进入i3_91精产品一区永久免费下载_蜜桃成品人漫画入口蜜芽

中国传媒大学诚邀天下英才

发布时间:2023-12-18浏览次数:2856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以新闻传播学、艺术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信息传播学、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近年来,学校坚持“系统治理、创新图强、交叉融合、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大力实施有组织科研,高效能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建设国家舆情实验室,高标准建设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全力打造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国重-国舆-国传”“三国”科研平台体系。学校还建有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媒介音视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播电视智能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等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科研资源丰富,实力雄厚。

面向未来,学校正全面布局智能传媒教育,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通过实施从传统高等教育向未来高等教育、从传统传媒教育向智能传媒教育、从国内一流高校向国际一流高校的“三个跨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传媒大学。

项目概述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根据学校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现诚邀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及其交叉学科等领域的海外青年英才依托我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申请人条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限项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同层次国家人才计划只能申请或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具体申报条件及资助标准按当年度申报通知执行。


支持措施

国家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科研经费最高100-300万元,资助期限3年。

学校待遇

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依托单位成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者,除享受国家给予的补助与支持以外,学校还将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持,主要包括:


01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

(1)提供学校事业编制;

(2)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绩效(如总收入55万-80万元/年,具体可一人一议)。


02提供优秀的发展平台:

(1)直接聘任为青年教授;

(2)聘为博士生导师,快速组建团队;

(3)学校邀请专家指导制定“一人一策”成长规划,全程助力。


03提供强劲的科研助力:

(1)根据研究方向及实际需要,提供科研启动经费;

(2)支持组建科研团队,提供科研及办公用房,并提供充分的助力平台和保障。


04提供贴心的生活保障:

(1)提供周转住房,解决住房困扰;

(2)协助解决子女入学,解决后顾之忧。

对于依托学校申报海外优青项目进入会评阶段但未入选者,可按程序按照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优先引进。


申报流程

有意申请者请于2024年3月5日前与学校联系(联系方式附后),并将个人简历发至中国传媒大学人事处邮箱。邮件请注明“海外优青项目”,提供个人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果、联系方式等。申请对象由相关专家审核,通过审核并与学校达成申报意向后,学校将提供申报指导和助力,安排专家团队指导系统申报及后续工作。

有意者请将材料电子版发送至:rcb@cuc.edu.cn

联系人:胡老师、高老师

联系电话:13810852304(微信同号)、010-65783286、010-65783549 



通海县| 益阳市| 临城县| 汝南县| 会理县| 白沙| 大荔县| 长沙市| 任丘市|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