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满i7点此进入i3_91精产品一区永久免费下载_蜜桃成品人漫画入口蜜芽

我们的大学文化

----在中传文化广场揭幕仪式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9-11-14浏览次数:1139文章来源:中国传媒大学

很荣幸,作为教职工的代表,与大家一起,来见证一个庄严的事件。我为此感到光荣。

65年前,传媒大学开始了不曾停歇的步伐,是京东的邹鲁之地。作为教师,我从踏进这座校园开始,就在思考:除了时尚之外,怎样看待传媒大学的文化。我有三个看法。

第一,文化需要认识。其实,我们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在校园里面,我们旁边的核桃林,还有白杨树、古柏林,甚至每一处老房子的转角处,都留存着许多大师闪过的身影。齐越先生的塑像,在光与影的交替中,静静伫立。几十年了,目视着来来往往的学子,不曾稍歇。再看校园之外。我们地处的京东,比之东西城,虽然皇城文化不多,但却构成了北京城乡农业、工业、漕运等人伦日用的基础。毗邻着我们校园,南面有通惠河。这是忽必烈委派郭守敬开凿的运河,将江南的漕粮、木材、瓷器,从通州大运河直抵积水潭,养活了元、明两朝的北京城。其沿河各个闸口,也成为了我们周边的风景。北面的朝阳路,作为清代漕运的旱路,维持了京畿庞大的物资仰给。历史留个后人如此多的遗产,不是每一个学校都有这样的幸运。我们应该珍惜。

第二,文化需要传承。就整个世界而言,大学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在不同时期,先后被赋予了各种精神。索邦大学开始了教学传统,柏林大学拓展了科研功能,之后还有20世纪的社会服务,有北京大学的爱国热情,还有最近国家提出的文化传承任务。其实,就终极性来说,文化传承,是大学对于人类应尽的最根本、最终极的任务。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是若干时期、若干地区广泛社会领域的文化领袖。它的价值关怀、思想洞察、人文力量,还有人性的温暖,都决定着每个时代、每个国家的精神高度。这种社会责任,是大学必须完成的。前人给予了我们很多,当然,我们也需要把更多的留给后人。

第三,文化需要载体。文化是无处不在的,需要不同的形式去承载,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梅贻琦先生认为,大学精神不谓大楼,而谓大师。如果修正一下,若大楼也有文化,再加大师,岂不更好!文化可以是山和水,是书法与诗歌,是高阔的亭台楼宇,是草木点点的绿意盎然。文化还应当在课堂上,在实验室里,更可能是在各种有趣的口述传说之中。还有,它也是师与生、师与师、生与生之间真与善的日常伦理。今天我们站立的这个广场,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物理空间。它搭建了一个有形也无形的载体,糅合了物质与非物质,是传媒大学精神体系的标志。我想,文化广场的建成更像是一个宣示:既承续了前人的文化遗产,还要记述未来的文化历程。

衷心祝贺文化广场的建成!衷心祝愿传媒大学的文化建设有更广阔的前景!

(编辑:尚新英)

  


万盛区| 汤阴县| 曲沃县| 富裕县| 昌江| 修武县| 夏河县| 江华| 库伦旗| 西贡区|